近几年,我在西安大唐博相府文化艺术酒店里,多次吃过“蒲城套餐”绝配——“椽头馍夹八宝辣子”的辣子夹馍,咥起来那才叫一个爽!香辣开胃“嫽咋咧”!
往年只要路过蒲城县,大都要让司机将车开到被称为蒲城“椽头馍一条街”的延安路中段,在这里的店铺里买些“椽头馍”带回西安自家吃,或送亲友。有一次,因为这个店铺里现成的“椽头馍”已经卖完,我们在近一个小时的等待中,观摩了制作“椽头馍”的全过程。估摸有50多岁的店铺掌柜,面对要买几百个“椽头馍”的我们几个人眉开眼笑,十分热情,面对我们东一榔头西一棒的询问,干脆把“椽头馍”滴水不漏地宣传推介了一番。我找出了当时记录此事的笔记本,他是这样向我们做“广告”的:
我们蒲城有句“蒲城(keng)的蒸(geng)馍拿秤(keng)称(keng)”的老话,很多人不理解。我告诉你们,那是老辈子人传下来的规矩,之所以要用秤称,是一个馍的标准重量为二两,这称重不光是为了个头均匀,而是做事诚信的意思,绝不会给人缺斤少两。我们蒲城的“椽头馍”的特点有“三绝”:一是色绝,二是香绝,三是味绝。
这位掌柜的还很老道地介绍说,正宗的“椽头馍”做工极为规范,有“一水、二面、三酵、四合、五压、六揉、七蒸、八起”的讲究,这八道工序每一道都不能出差错,否则就做不出来“椽头馍”特有的色、香、味。我不是自吹,你们回去吃了我家的“椽头馍”,以后还会来我店里买。
这位掌柜的话匣子打开后就滔滔不绝了:要说“椽头馍”的历史,最少也有三四百年。清朝初期,蒲城县城东槐院巷一带,始做“椽头蒸馍”,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工艺改进,渐渐有了名声。这样一传十、十传百、百传千,蒲城的“椽头馍”,便在省内外成了无人不晓的地方名吃。
当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(1900年),慈禧太后西逃西安途经蒲城永丰岔里村时,吃到了县令贡上的“椽头馍”,赞不绝口,并将其钦定为朝廷贡品。
清道光二十五年(1845年),林则徐从新疆流放回来,先是代理陕甘总督,次年担任陕西巡抚,在休病假时专程来到蒲城治疗休养和为清道光名相王鼎守“心丧”时,王鼎也曾用“椽头馍”招待林则徐。也是我们蒲城人的爱国名将杨虎城,也常用“椽头馍”招待同僚和犒赏将士。
1958年大跃进时期,西安人民大厦曾邀请我们蒲城县“椽头蒸馍”艺人薛正业等六人,去西安人民大厦开发这一产品。由于蒲城“椽头蒸馍”对水质要求极高,你们西安和其它各区县的水都不行,即便是同一师傅采用同样技术,离开蒲城制作就“水土不服”,水不是偏碱就是偏酸,含的矿物质及PH值不同,都不能用,无法做出正宗的“椽头蒸馍”,西安人民大厦只好作罢。只有用我们县东槐院的井水做的“椽头馍”才最好吃。你们西安人很爱吃“椽头馍”,来蒲城什么都不带,只买些“椽头馍”带回去。逢年过节,“椽头蒸馍”早已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,往往供不应求。
这位掌柜的越说越自豪:不妨实话告诉你们,这“椽头馍”除了对水质的要求高外,过去要用我们当地的血麦用石磨人工磨出的面粉,味道才更正宗,现在都用的是特粉。另外我们蒲城“椽头馍”不放碱,这种绝世的蒸馍技艺,就只有我们蒲城县了……
后来我看到了“椽头馍”色、香、味“三绝”的详细规范描述:
一是色绝:光泽晶莹,体如美玉,摸拟凝脂,浑如元宝,亮丽呈彩,款款赛碧,十天半月,决不霉变,椽棱分明,掰开齐茬,千层万层,酥脆掉渣;
二是香绝:天然浑成,异香扑鼻。先水之究,用面之精,发酵之巧,和面之工,制作之妙,烧火之能,集于一身,原始之香,绿色食品;
三是味绝:食之味长,满口皆香,热吃不粘,到口松软,甜香清悠,回味无穷,冷吃香酥,自然疏散,嚼之有劲,咽之顺口。
凡吃过蒲城县“椽头蒸馍”的人,皆拍手称绝,没有说它不好吃的,是当之无愧的“蒸”服食界的“馍中之冠”!
蒲城“椽头蒸馍”以历史悠久、工艺精湛、色香味“三绝”的“馍中之冠”的盛誉,已成为蒲城人拥有的一笔巨大财富,围绕着这一地方特色名吃,有做不完的文章。我曾在华商报上读到,2016年初,蒲城县政府在西安举行了“蒲城椽头馍品牌战略发布会”,还成立了椽头馍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,出台补贴、奖励等多项政策,加大对“椽头馍”企业的扶持力度,并制定了《蒲城椽头馍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战略规划》,为蒲城“椽头馍”产品设计出生动形象的品牌标志和传播口号:“有来头,更有吃头!”以“椽头蒸馍”为“蒸”服食界的龙头产品,引领棒棒馍、干馍、油馍、花卷、花馍、石子馍等系列馍产品的产业化发展,“十三五”(2020年)末,蒲城馍产业年销售达到10亿元以上的目标,指日可待。
地址:西安雁塔区芙蓉东路6-1号
大雁塔北广场东南角紧邻大雁塔,地铁3号线大雁塔站C出口向南数百米即到
田建国个人小传
中国陕菜网《如画陕菜》专栏主编,作家、摄影家,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和诗歌专业委员会委员,陕西省餐饮业商会副秘书长,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,陕西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常务理事,欧亚丝绸之路国际诗社副秘书长,中国文化魂书画研究院副院长,陕西工运研究会特约研究员,西安对外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监事长兼网络信息部主任、西安诗书画研究会理事,西安市长安诗词学会理事等。
End
编辑 | 猫饼 本月主编| 猫饼
图片 | 田建国、中国网、网络
如需转载本文,请后台留言告知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